在当今时代,全球公共健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非传染性疾病持续攀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 74%,同时传染病依旧每年导致 750 万人死亡。气候变化、突发疫情、老龄化加速和卫生资源不均,加剧了卫生系统的压力和全球健康不平等的加深。与此同时,医疗教育在全球卫生支出中的占比却不到 2%,约为每年 1100 亿美元,远无法支撑全球达成 「确保健康生活与增进各年龄段人群福祉」 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3)。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 2024 年底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学院 (WHO Academy),旨在构建一个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全球健康学习枢纽,通过在线和线下课程为卫生与护理工作者、决策者以及各国卫生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支持。
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始终关注以人为本、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致力于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与福祉的共同目标。基金会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3 提出的"良好的健康与福祉",必须攻克结构性困境。基金会通过构建全球健康知识共享网络,重构健康公平,为破解卫生人力危机提供中国方案。
课程体系亮点
世卫组织学院 2025–2028 年将推出约 260 门课程,涵盖 16 个重点健康领域,聚焦三大方向:身心健康、卫生系统能力建设、跨学科优先议题。课程主要亮点包括:
▷实战型能力培养:旗舰课程 《基础急救 (BEC)》《大规模伤亡管理 (MCI)》《宫颈癌筛查》《抗菌药物管理》 等采用"情景模拟+数字模块"双轨教学,提升一线医疗人员实战能力。
▷ 应急与疫情响应类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训练风险沟通、应急协调、监测与应对机制,强化各国疫情应急反应能力。
▷前瞻性技术融合:《数字健康数据分析》《健康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 等课程,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与数字工具提升初级卫生服务效率。
▷韧性系统构建:独创一体化"健康城市"课程群,聚焦环境健康、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城市公共卫生主题。
▷ 领导力升级路径:为 WHO 系统代表、各国卫生管理者等中高层干部定制的战略管理课程,提升其跨文化治理与战略决策能力。
▷ 多语言学习平台 (LXP):支持 25 种语言,配备离线学习、移动端优化、无障碍内容,确保发展中国家、低网速地区也能公平接入。
此外,学院设立于法国里昂的实体校园,配备全球领先的健康模拟中心和混合教学教室,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支持教学研究与国际交流。
参访与合作展望
2024 年 12 月 17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 (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阁下 (H.E. Emmanuel Macron),以及数十位来自全球的卫生部长、国际机构代表、捐助方代表与法国地方合作伙伴共同出席了学院的开幕仪式,标志着该机构在全球公共健康教育体系中开启新的阶段。
(左) 世界卫生组织学院执行主任 David Atchoarena,(中)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右)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阁下出席开幕仪式 图片来源: 世卫组织学院
在这一全球健康学习体系搭建的关键时期,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代表团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学院落成启用后首批受邀正式参访的国际代表团之一,与学院执行主任 David Atchoarena 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学院执行主任 David Atchoarena 向潘军女士展示了其在功能性设计,课程架构及模拟教学方面的创新经验,双方就未来在医疗培训课程共建,模拟教学法引入,中国医疗从业者能力建设等方向达成初步合作共识。
潘军女士也表达了将积极参与世卫组织学院全球终身健康学习生态建设的愿景。多年来,基金会在推动健康卫生事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搭建中法、中美、中欧医学领域的交流平台,围绕中医药国际化推广战略,形成了丰富的跨国资源与经验。基金会本身也是一个医疗国际交流枢纽,聚集了来自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未来,基金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学院课程在中国和更广泛区域的宣传推广,协助相关方对接、落地与应用。
未来,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将继续拓展全球健康伙伴网络,深化与包括世卫组织学院在内的国际机构的协同合作,推动优质卫生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落地,为提升卫生系统韧性与应对能力提供持续支持,同时将继续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构建面向未来、面向全人群的全球健康学习共同体,为实现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更强劲的中国力量。